我国各民族丧葬方式包括土葬、火葬、崖葬、树葬、水葬、天葬(鸟葬)、塔葬等类别。其中,土葬和火葬是我国传统丧葬的两大主要类别。土葬是我国流行时间最久、范围最广的丧葬方式,主要流行于以土地为本的汉族地区。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生活的差异,存在火葬、崖葬、天葬、水葬、树葬等多种形式的丧葬方式。其中,火葬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在我国西部的游牧民族中流行,并成为我国西北、东北、西南各地部分少数民族的主要葬俗。
受人地关系及儒家伦理思想影响,火葬与土葬在历史上多次反复,上演我国殡葬改革的滑稽剧。
东汉后,佛教思想开始盛行,受其影响火葬开始流行,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两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火葬最为盛行的时期。据估计,当时的火葬率因地而异,约在10%一30%之间。而目前,我国的土葬率仍高达70%,说明现在全国各地的平均火葬率,只不过与宋代火葬最盛行的地区相当。两宋时期火葬之风越演越烈,一直延续到明朝。尽管宋代统治者以及儒学的代言人对火葬进行诸多的禁止和阻挠。但是,火葬禁而不绝,其主要原因是宋代的人地矛盾。我国彝族曾经长期实行火葬。唐以后,尤其是元明时期,彝族(罗罗)实行火葬的记载俯拾皆是。但到清雍正时期“改土归流”时,火葬作为“陋习”被强行废除,彝族又被迫全面改行土葬。当代殡葬改革又强迫彝族改行火葬,算是彝族文化的回归吧。历史上土葬与火葬斗争的历程,真有点给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