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属扩及复礼结束之后,确认逝者己逝,这时亲眷就要把自己华丽的衣服换成白布青嫌衣,因失亲之痛,亲眷在悲痛中无暇分心打扮自己,更因对死者离世之尊重,进行易服。表达出自己悲的心情,营造出庄严的气氛。《仪礼·士丧礼》中记载“于是始去冠而异丽服、深衣,檀弓曰,始死,羔裘玄冠者易之。”指出对服装及发饰有所要求,生者褪去华丽的衣物及冠冕。《礼记》中记载“素服以送终也。”用素衣来告别离世之人,素服多指一般指白色的衣服,值得注意的是易服与之后成服并不相同,易服程度远轻于成服,并且易服成员相对较广,参加丧事之成员均进行易服。成服则是在五服之内的成员所穿。...
属扩顾名思义即属、扩。属有放的意思;扩则指的是新棉絮。将棉絮放置于死者的口鼻处来检查死者是否存有呼吸,是否还有生的征兆。《仪礼》记有属扩一事:“属扩以侯绝气。”在感受不到逝者气息之后,用轻棉絮检测死者是否还有察觉不到的微弱呼吸,以免错将病弱者误断为己死之人。在先秦时期属扩仪式中对实行仪式人员的性别有所甄别,异性不可作为对死者实行仪式之人选。确认死者亡故后,丧主便开始号陶大哭。属扩之后就开始进入丧事的准备阶段。...
迁居乃人去世后进行的第一项丧礼仪式。生死乃人生大事,古人崇尚阴阳,讲求事死如生,便可通过迁居仪式窥探一二。气绝时将死者迁居于正室,即寿终正寝,一则因古时正寝多不用于居住,环境干净整洁,将尸体迁居于此可体现对其重视;二则正寝氛围庄重肃穆可显丧礼之庄重,让病者安详度过在世的最后一段时光,体现出对病人的照顾及人性的关怀,更能体现中国自古以来的孝道,即“尽孝子之情。”迁居对象也是有条件的,即寿终的老人,其他情况另有安排,因丧葬仪式繁杂,只做一般研究,其他情况不做详解。...
灵魂不灭观念对丧葬习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慎终追远的孝道观和亡者之世界的想象与构造这两个方面。这两种观念作为灵魂不灭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广为人们了解和认可,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殡葬行为,严重阻碍了殡葬执法。...
无论人类是起源于非洲,还是由多个地方起源,都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当人类成为智人的时候,便开始创造我们想要的环境,即今日我们所谓的文化。因为只有人会笑,会知道自己会死去。也只有人类极想认识宇宙及其起源,极想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将来的处境。50人类将与现实相分离的事物与概念予以想象或表示,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文化的故事,这其中就包括灵魂和死亡。...
我国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纵观我国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改革开放一方面为我国现代化的启动提供了机会,使我国真正迈向现代化,也融入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也使得世界文明正在影响着我国的历史进程。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有的学者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文化选择越来越呈现多元复杂性和某种不可选择的选择性的说法。从这个说法出发,殡葬改革其实是我国在以火葬为代表的现代文明与以土葬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之间作出的选择,这种文化选择呈现着多元,却又不可选择,故而殡葬改革更加成为一种必然。...
总的来说,广西壮族丧葬文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不仅在丧葬的习俗、仪式的具体描述、葬制、葬式缘起及长存原因等有进展,而且在对壮族丧葬仪式的各个具体环节、象征意义的解读上,较之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广西壮族丧葬文化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这里提三点。...
葬制是人类对死者肉身进行处置的一种范式行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产物,葬制从一个侧面映现了该民族的思想意识和宗教信仰,它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并且随着时代而发展。所以,对广西壮族葬制的研究,应作为广西壮族丧葬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西壮族各支系由于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以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丧葬文化。但是,迄今还没有专门的著作对广西壮族各具特色的丧葬文化进行总结、概述、分析和研究。有关广西壮族丧葬文化的记述,大多出现在介绍广西壮族风俗民情、历史文化的专著之中。刘映华所著的《壮族古俗初探》一书,在“丧葬篇”中用了8页的篇幅对广西古代壮族各种各样的葬式、葬礼作了较全面的概述。覃圣敏主编的《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第三卷中的“壮泰民族的人生礼仪”用了将近40页的篇幅来对广西各地壮族的殡葬、安葬方式进行介绍,并将之与泰国泰族的丧葬观念、葬礼进行比较,是迄今为止对广西壮族丧葬进行深层次与跨文化研究的唯一相关著作重要成果。梁庭望编著的《壮族风俗志》一书,用7页篇幅对广西各地壮族的具体丧葬仪式作介绍。张声震主编的3卷本《壮族通史》,以3页篇幅对广西古代壮族集体丛葬(土葬)、崖洞葬的基本情况作概述,并分析二次葬之所以在广西壮族地区盛行的可能原因。此外,在方素梅著《近代壮族社会研究》和范宏贵、顾有识等著《壮族历史与文化》两书,对广西壮族丧葬习俗也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英国人认为墓地是一部宁静的历史。英国国内现存有2000万左右的墓园,其中有810万个墓园分布在英格兰地区,这些分布在城市不同地方的安息所,不仅为亲朋好友提供缅怀先人的场地,也让世界各地的游客了解到当地的乡土人情。英国人喜欢将墓园建在接近自己生活圈的地方,一般是周边教堂的后院,或者是自家临近的街头花园里。...
中国古代的陵园主要由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所构成。地下部分多为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生前居住的状况,主要用以埋葬和安置逝者的遗体及遗物。地上部分的主要功能是祭祀和悼念。结合地下部分的功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陵园,这就是陵园园林和其他园林类型的区别所在。...
生态公墓园是生态化的园林公墓,主要表现为以保护自然为基础,生态墓园的概念是最大限度地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保证殡葬活动始终保持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是利用环境景观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公墓,进一步完善公墓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园区各种污染,实施清洁的殡葬活动,促进园区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殡葬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